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催眠治疗 >

催眠疗法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3-03-19 16:54 类别:催眠治疗

  
  心理导读:催眠康复法最初的研究对象是麻痹症的患者,同时也用于机能训练方面。此后,对于脊髓麻醉或脑中风的后遗症、意外事故、手术及其他身体障碍的患者,长期疗养者的机能康复和回归社会问题,也进行了尝试,并收到一定的效果。    ---www.tspsy.com
  
催眠疗法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催眠疗法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身心康复问题已逐渐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就以我国而言,各地都陆续建立了康复中心,康复研究已在大力开展,有关康复的书籍和报刊业已问世。总之,人们已经强烈地意识到:由于各类疾病和伤害性事件,导致人们身体机能上的残缺和心理能力方面的受损。如何使人们的这些缺陷尽可能地有所补偿?如何使他们能够接纳并认可残疾的现实?显而易见,这里面需要心理学的帮助。自然,催眠术也可以在这一领域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
  
  催眠康复法最初的研究对象是麻痹症的患者,同时也用于机能训练方面。此后,对于脊髓麻醉或脑中风的后遗症、意外事故、手术及其他身体障碍的患者,长期疗养者的机能康复和回归社会问题,也进行了尝试,并收到一定的效果。
  
  一般说来,在疾病、伤害、手术之后,由于意外事件的发生而受到强烈冲击的患者,往往会对人生感到非常绝望,变得十分沮丧、缺乏主动性、自我丧失。这阶段的患者可以说是处于一种激动的感情所支配的、单纯的、未分化的时期。换言之,在有生命危险的时候,必须尽可能地维持患者的生命,而对其他则很少顾及。其后,因伤害或手术而使身体的运动受到限制或身体的感觉发生变化的患者,由于不知道如何对待现实,往往会陷于一种紧张状态。倘若患者失去了时间、空间方向的广大视野,则会以一种未分化的、原始的、无效的方法来进行自我挣扎。
  
  患者在获得某种程度上的稳定之后,即会发现自己身体上的损伤或缺陷,同时也会产生某种反应,力图使自己能恢复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经济上的各种需要。这些欲念很容易演化为一种强烈的防御心理,以及具有相当大的本能性、情绪性、反射性、非理性、反目的性的行为。这些心态与行为,无论对自己、对他人还是对社会都是很不利的。调整其心态,以及通过心态的调整不同程度地帮助身体上的康复,是心理学家的任务,同时也是催眠师的任务。事实上,催眠师已经在通过各种方法,如身心松弛法、系统脱敏法、年龄倒退法、思考·预演法、自我精神强化法等等,对患者的康复予以帮助,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上述各种催眠疗法对于患者随意性动作的训练,目的性动作训练,由于咽喉的紧张感过于强烈而无法发音的排除,自卑感、无能感的解除,恐惧感、不安感的消除等等都能提供富有成效的帮助。
  
  (文/心灵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