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催眠治疗 >

心灵花园:催眠的前世与今生

发布时间:2012-08-10 15:31 类别:催眠治疗

  
  心理导读:催眠,尤如人类的历史一般久远,埃及人,巴比伦,罗马,玛雅等民族都有曾使用催眠治疗疾病的证明。 当时虽然还未有"催眠"的名词,但催眠一直是古今中外哲学及医学的基础。     ---心灵花园

 

心灵花园:催眠的前世与今生
 

  
  我们所熟悉的禅坐及集中精神的技巧,能使印度苦行僧排除痛觉,行走于火炭或躺于钉床,而不感到任何的痛苦。这些奇特的现象不过是自我催眠,这些人经由许多年不断的修练自己的身心所得到的结果。
  
  对于医学界,现代催眠的起源是由德国医师Franz Anton Mesmer,于 XVIII 末期开始。1843,英国医师James Braid发表了第一份这门科学的研究,并命名为催眠"hipnos",其原意为希腊文的睡眠。
  
  催眠的最大发展在于XIX末期,由于Charcot, Liebeault e Bernheim等,医师的研究贡献。 在此应提醒的是,催眠是 Freud 及现代心理学研究的起点。
  
  Charcot 曾认为催眠的现象只会发生在精神病患者,而Bernheim 证明了催眠现象的发生是与暗示有关,因此无论精神病患者或正常人都可进入催眠状态。
  
  Liebeault 则提出医师及患者的关系对催眠现象的发生及其治疗效果有重大的影响。 Freud 则是使用这现象帮助患者释放心理封闭的情感。学者的持续研究及些许的合作与经验交换,成为了至今仍然使用的基础概念。 由催眠的使用及研究,Freud 设立了心理分析的基础。意识及潜意识的定义,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分析,传达,是现代心理学的特色。
  
  就如同任何科学家及学者,Freud 开始发展这个新的治疗技巧,而放弃了使用催眠于治疗的研究,也因为他发觉只有少部分的人能容易的进入这个梦游的状态,然而,引发催眠现象却是当时研究催眠的目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于50年代,因拥有与医疗研究的关键性,催眠的研究重新获得的科学界的认同,尤其美国及欧洲。
近代重要的催眠界研究学者如:美国M.Erickson(艾瑞克森); L.Wolberg,法国 Chertok,及意大利 F.Granone
  
  艾瑞克森定义催眠为一种注意能力集中的状态,受催眠者可接受一个或多个观念及指示。艾瑞克森指出,在催眠状态,患者能打破自己结构化的信仰及思考模式,同时尝试自己心理结构的另一种工作方式。
  
  Granone定义催眠为,经由医师及受催眠者的关系特殊的反映,引导受催眠者至一种可影响其生理,心理,及行为的状态,这个定义指出了医师及受催眠者关系的重要性。
  
  英国医学会 BRITISH MEDICAL ASSOCIATION 定意催眠状态为一种可引导之"暂时性的注意力变动状态",于此状态,受催眠者会因语言或其它沟通行为的影响,而产生许多特殊的反映。
  
  而这些特殊的反映包含:意识及记忆的变动,建议接受度的增加,产生一般意识状态下受催眠者不曾做出的反应。此状态是精神集中,使周围意识减低,此状态对诊断及心理治疗有极大的帮助。
  
  催眠可以定义为一种变动的心理状态, 使想象力增加,接受能力增加,而减少对现实的知感,如此提供一种可以接受建议性想法及指令的心理状态,使受催眠者能够尝试某些尤如真实的经验,
  
  全方位催眠
  
  催眠状态是一种"变动的意识状态",但同时却也类似于一般自然的状态。重要是了解我们一直都在催眠及被催眠,例如:当我们完全融入于阅读,或当我们几乎机械化的行驶时。在这些时候我们往往不会被外在的干扰所影响,例如:噪音,或头痛。但同时我们也保有意识的状态。
  
  有许多的阻碍及媒体将催眠神秘化,使得催眠至今还无法完全被医学界及需要此技术的患者接受,因为许多人对催眠的错误观念,认为催眠是控制心灵的技巧,但经由所有的研究报告及实验证明,一个不想被催眠的人没有人能够催眠他。
  
  接受催眠的人,一直都拥有自我的意识,决不会做出或说出不希望的事。很可惜的,催眠征服心灵的神话,常被电影及媒体夸大,以及舞台催眠师传达的负面观念,使催眠师成为由受催眠者身上获取利益的扭曲形象。
  
  有时催眠会被认为是一种魔法或巫术,不论任何疾病都可治疗。这是非常错误的,催眠不是万灵丹。催眠是一种非常有效诊断及治疗技术,尤其在医疗专业人士,如:心理医师,牙医,外麻醉师,妇产科医师的使用下,催眠尤其是一种非常安全的技术,不是魔术。全方位催眠与传统催眠的最大差异在于,传统催眠由放松及敏感度的测试,决定受催眠者的是否进入催眠状态,全方位催眠是由沟通行为产生的影响力,决定受催眠者的是否进入催眠状态。
  
  全方位催眠仅需要3~4分钟进行催眠引导,而传统催眠需要20~30分以达到相同的效果,传统催眠中认为催眠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受催眠者进入梦游状态,但现代催眠的研究证明,睡眠只是催眠可引起的现象之一,其实不需要受催眠者进入睡觉,受催眠者保持清醒反而对我们的医疗工作有更大的帮助,使过程更快更轻易且有效率。
  
  传统催眠认为催眠状态是由灵力,神力,气,法术,或甚至催眠机械引发的"梦游"状态。全方位催眠是由语言沟通(神经语言程序)及非语言沟通(暗示)使潜意识进入"感动"的状态。
  
  传统催眠是以制式化的引导要求受催眠者进入催眠状态,但世界上没有人是完全相同的,制式化的结果使许多受催眠者无法理解催眠师的引导也无法进入催眠状态。
  
  全方位催眠是以心理结构的理解为基础,催眠师主动进入受催眠者的世界,学习并运用受催眠者的沟通模式,达到与潜意识互动的效果。
  
  传统催眠的引导及指令往往束缚于催眠师的自我信仰及价值观。全方位催眠是以科学的理论基础,以受催眠者的实际需求,客观的施予指令。
  
  非语言沟通学(Non Verbal Communication)及神经语言程序学(Neuro Linuistic Programming)同为现代催眠的二大主流,前者盛行于欧洲,后者美国。同为艾瑞克森派系的后身,在经历许多年后又再度会合演进成与潜意识沟通最有效率的技巧:全方位催眠(Dynamic Hypnos)
  
  现代催眠的发展始于艾瑞克森,即使他已逝世多年,对很多人来说,他仍是美国至今最优秀的催眠医疗师。对他来说,我们无时无刻都在催眠及被催眠,为了寻找更多且更好的生活。

 

    本文来源于心理氧吧,转载请注明出处 www.tspsy.com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