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催眠治疗 >

催眠疗法在心理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4-03-13 21:45 类别:催眠治疗

  心理导读:催眠疗法是心理治疗的一门重要技术,可以有效地解除对方的疑惧、戒备和羞耻感。当患者进人深度催眠状态时,许多处于无意识或潜意识中的记忆便会浮现脑际,引出心灵中压抑患者的困扰,找出心理症结即恐怖的象征意义,然后运用催眠,分析其错误的思路,剖析其致病的缘由,教以正确的适应方法。  ---www.psy0898.com
 
催眠疗法在心理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催眠疗法在心理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催眠(Hypnosis)一般被认为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主观体验到的意识改变状态。Weifzenhoffer 认为,无意识,即不随意(Involuntarinese)经验是催眠的经典暗示效果,也是催眠反应的本质。催眠疗法(Hypnotherapy)是心理治疗的一门重要技术,可以有效地解除对方的疑惧、戒备和羞耻感。当患者进人深度催眠状态时,许多处于无意识或潜意识中的记忆便会浮现脑际,引出心灵中压抑患者的困扰,找出心理症结即恐怖的象征意义,然后运用催眠,分析其错误的思路,剖析其致病的缘由,教以正确的适应方法。
 
  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催眠疗法的适应症包括神经症、心身疾病、儿童行为障碍、性功能障碍、神经系统疾患及成瘾戒断等方面。由于催眠疗法在国内外临床应用较少,近10年才出现比较系统的实证研究,因此,本文首先简要阐述催眠治疗的主要理论背景,重点介绍近10年来催眠治疗在临床应用的效果。
 
  1 理论背景
 
  Gill 的部分退化(Partial regression)理论首先提出,催眠使受试者思维退化至某种较幼稚的阶段,使之凭冲动行事并进行幻想与幻觉的制作。近几十年对临床催眠作用比较明显的是社会认知理论(Sociocognitive Theory)。过去20年来的社会心理学文献(如Nisbett 和Wilson 的著作)已证明:日常生活中,人们会以一个外在观察者的角度来认识自己的行为,易于对行为的原因进行错误归因。
 
  Firth 提出了意志-非意志行为模型(Model of Volitional versus Nonvolitional Action)。他假设精神分裂是由于病人的内部监督能力减弱,导致知觉不到行为的意向和自我启发特性,因而将这些行为错误归因为外部事件或外力的作用(例如病人产生的幻听和控制错觉)。Woody 和Bowers 认为,催眠时监察系统的执行功能相当微弱,低级控制便从高级执行控制中分离出来,从而减少执行控制的监督,这时候被催眠者的行为会减少意志决定的成分。现在我们普遍认为,精神分裂症病人和普通人的区别不是有无局限性脑损伤,而是与意志有关的各脑区相互作用的方式不同,易产生幻觉者与难产生幻觉者前扣带激活的方式有显著区别。
 
  2 临床应用
 
  2.1 躯体疾病
 
  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如焦虑、抑郁、神经症。近年来,国外研究发现,催眠治疗对于成人IBS 疗效显著。英国国家健康和临床研究所(NICE)于2008年颁布的IBS 诊疗指南中也特别推荐催眠治疗作为IBS 及难治性IBS 的有效治疗措施。浙江省某医院将IBS患者89例随机分为催眠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催眠治疗组进行为期12 周的肠靶向催眠治疗结合药物治疗,对照组仅药物治疗。结果显示,肠靶向催眠疗法可有效提高IBS 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降低负性情绪和不良应对方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Lee 等人将接受催眠疗法与其他接受传统治疗或未接受治疗的IBS 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催眠疗法组的腹部疼痛评分的变化在3 个月的时候是显著的(标准均数差为-0.83;95%,CI 为-1.65至-0.01)。4 个试验组中,有3 个组的结果显示催眠疗法对整体胃肠道症状的改善更为显著。
 
  出血性脑卒中主要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的特点,患者承受的心理压力巨大,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无用感、失望等低落情绪。李翠萍将120例出血性脑卒中的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71例)与催眠组(49例)。两组均给予健康教育、支持性心理护理,催眠组加以催眠疗法。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和疗效评定标准”进行治疗前后的疗效评定,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下同)和焦虑自评量表(SAS,下同)对患者焦虑、抑郁状况进行评定。结果催眠组神经功能康复疗效、焦虑、抑郁水平均较常规组有明显改善(P <0.05)。
 
  脊髓损伤对患者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且治疗效果常与患者的期望相差甚远,使患者担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出现一系列非特异性心理反应,严重影响其心理状态,出现焦虑、忧郁等情绪障碍,如不及时疏导会影响其整个治疗过程或远期生存质量,Montgomery 等人通过大量研究的元分析证明了催眠治疗作为一种辅助手段的有效性。杨朝霞等以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催眠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治疗组接受催眠治疗,结果显示,催眠对患者抑郁、焦虑水平和生活质量均有显著疗效。但该研究并未显示在催眠干预之下,患者瘫痪程度有无改善,也未讨论两组之间后遗症是否具有可比性。
 
  2.2 焦虑障碍
 
  陈清刚将48例焦虑症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对照研究,丁螺环酮合并催眠治疗组和单纯丁螺环酮组均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下同)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显示,药物合并催眠组疗效更显著且起效更早,一方面催眠状态能够反复强化患者全身放松时的愉快体验,达到不断缓解紧张焦虑作用;另一方面通过与患者潜意识交流,可了解其深藏于潜意识中的焦虑根源,以便进行分析。因此,采用丁螺环酮合并催眠疗法治疗焦虑症符合现代医学模式,是较好的选择。赵艳红等人将62例广泛性焦虑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 =32)和对照组(n =30),实验组单纯采用每周2 次门诊催眠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阿普唑伦0.8mg/次,每日2 次口服治疗,并每周看2 次门诊。两组病人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 周末、4 周末分别进行HAMA、SAS 评定。结果实验组临床有效率为25/32,与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26/30 疗效相当(χ2=0.43,P >0.05),实验组和对照组临床缓解率分别为3/32、3/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催眠疗法对广泛性焦虑的疗效与抗抑郁剂效果相当,值得肯定。高代林对催眠疗法在国内外的疗效研究进行了回顾,发现使用催眠治疗在焦虑症近期和远期疗效上都令人满意,且随访疗效稳定。Daitch 等人针对夫妻一方的焦虑情绪导致夫妻不和的情况,利用短期夫妻治疗催眠疗法进行干预,结果显示,催眠治疗能够缓解焦虑情绪,改善夫妻关系,并补充了关系不和谐的焦虑症患者的评估策略。
 
  除精神科根据ICD-10 诊断的焦虑症患者之外,目前中国还存在一个特殊状况,即高三学生的考试焦虑状态。研究者一般使用考试焦虑量表(TAS)、SAS 或HAMA 等量表对高三学生进行筛选,然后对达到重度以上水平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或建议精神科门诊治疗。程族桁将21名重度焦虑高三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催眠治疗)6人,对照组(仅做放松训练)7人,控制组(不进行任何干预)8人,经过干预训练后,实验组被试的考试焦虑水平低于对照组和控制组被试,但在学习成绩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表明催眠疗法能有效地干预高中生的考试焦虑情绪,但不能提高考试焦虑者的学习成绩。周爱保选取兰州某中学高三考试焦虑者133人,分为催眠暗示组(n =33)、听催眠暗示录音组(n=34)、催眠放松组(n =37)和对照组(n =29)。对实验组的学生进行不同形式团体催眠,对照组不进行处理。采用TA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焦虑状态-特质问卷(STAI)在团体催眠前后进行评估,并由学生对催眠效果进行主观评价。结果显示,不同形式团体催眠均可有效缓解考试焦虑。在团体催眠条件下,催眠放松的形式对考试焦虑的缓解优于催眠暗示和聆听催眠暗示录音的形式。上述针对高考焦虑的学生进行催眠治疗研究普遍存在伦理方面的局限性,对照组不作任何干预,可能对这部分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程韬应用脑电图(EEG)探讨催眠状态的神经生物学性质,记录了21例焦虑症患者催眠前和进入催眠状态后的EEG 情况。结果与催眠前相比,焦虑症患者进入催眠状态后EEG 背景节律波频率减慢、波幅增高(P 均<0.05),因此初步提示:焦虑症催眠状态下的EEG 确实存在变化。
 
  2.3 抑郁障碍
 
  杨蜀云等人根据ICD-10 抑郁症诊断标准,将入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均选用氟西汀联合一般心理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每周进行2 次集体催眠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 周、2 周、4 周末分别进行HAMD 评定,总疗程4 周。结果治疗4 周末,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25%,对照组为77.5%,差异显著(P <0.05)。治疗组HAMD 总分从2 周末、4 周末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治疗组在治疗后不同性别HAMD 总分差别有显著性差异(P <0.05)。因此,抗抑郁剂联合集体催眠疗法能显著提高急性期首发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家庭成员罹患抑郁症会使得其他家庭成员的心理状态受到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恶化,影响家庭功能,不良的家庭功能会加重家庭成员抑郁症状,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李悦等人选择136例住院或门诊治疗的抑郁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催眠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抑郁药文拉法辛。对两组患者观察6 周,采用HAMA、HAMD、症状自评量表(SCL-90)、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评分。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组内比较HAMD、HAMA 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情感介入、沟通和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HAMA 因子分与家庭总功能成正相关关系;HAMD 因子分与情感介入成正相关关系(P <0.05)。因此,催眠疗法与抗抑郁药疗效相当,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及其家庭功能,与Rose 等人的研究一致。Alladin 等人近期整理了通过认知催眠(CH)协同自我状态疗法(Ego state therapy,EST)治疗抑郁症的相关案例,证实催眠治疗对抑郁状态中的危险因素(如负性生活事件和压力)具有针对性的治愈作用。
 
  2.4 精神分裂症
 
  为探讨精神分裂症的成因和治疗,王志超等人对病程由初发至25年不等的23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催眠进行了研究性治疗。实验结果是19例痊愈,4例无效。患者在催眠下均报告出曾有强烈的心因性事件发生和在悲伤的情绪下3~5 天的失眠史,并在失眠后出现现在的症状,因此催眠是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沟通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刘连龙利用催眠疗法对1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利用催眠疗法治疗偏执型精神分裂症速度快、效果好,复发率低。甘露春选取住院精神分裂症康复期幻听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催眠辅助治疗组)和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组)各63例,治疗周期为3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幻听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41例,显效15例,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治愈25例,显效14例,总有效率为6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因此催眠治疗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残留幻听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国内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催眠治疗实证研究十分有限,且上述文献均未阐明治愈标准,所以可信度有待商榷。但美国学者Pyun 在2003年发表的一篇文章表明,许多精神分裂症患者寻求催眠是因为他们的症状没有通过精神药理学治疗得到改善。虽然对于催眠治疗精神分裂症是否有效尚存争议,但该研究结果显示,当患者进入深度催眠时,催眠治疗方法(包括直接和间接暗示,心理强化建议和意象,催眠投射等)效果明显。
 
  2.5 其他精神科疾病及住院心理治疗
 
  吴承红对75例个案进行言语引导性催眠治疗后证实,催眠疗法是心理咨询与治疗中极具操作性的疗法之一,其疗效远胜于其他意识层面的心理疗法。王继军等人应用脑电图(EEG)探讨催眠状态的神经生物学性质,记录了16例神经症患者催眠前和进入催眠状态后的EEG,发现神经症患者进入催眠状态后,EEG 背景节律α 波频率减慢和波幅增高,因此,催眠治疗能够从神经生物学角度对神经症患者产生影响。
 
  Roja 等人针对拉脱维亚制造业中由于压力导致慢性疼痛的350名工人进行催眠治疗,结果显示,医疗干预催眠疗法(包括体育运动、认知催眠疗法和自我催眠训练)对于减少工人慢性疼痛程度以及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十分有效。Hasan 将164例住院戒烟患者分为尼古丁替代组(n =41)、催眠组(n=39)和催眠合并尼古丁替代组(n =37),比较3组疗效。结果显示催眠疗法比尼古丁替代疗法更有效地提高因吸烟生病而住院的患者戒烟率,对于患者出院后长期维持戒烟计划也效果更好。
 
  值得注意的是,李宁等人连续累积四川平武地震灾区接受催眠治疗的地震后心理应激反应患者21例,记录导致其痛苦的心理症状的种类,采用催眠疗法合并其他心理治疗技术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 周患者心理症状的变化。结果除逃避症状外,与地震后应激反应有关的其他9 个心理症状的出现频率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因此催眠治疗能有效缓解地震后应激反应各种心理症状,合并其他心理治疗技术可使心理症状缓解更加全面,疗效更佳。
 
  3 总 结
 
  首先,大量文献已经表明,催眠治疗对于神经症等精神科疾病和一般心理疾病的效果非常明显,这种方法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让患者得到比较深度的放松和觉察,对自我有了更深的探索,也对周围环境有了另一角度的认识。尤其对于焦虑症和抑郁症患者而言,催眠能够很好地改善他们的焦虑、抑郁情绪,从潜意识层面改变原先不合理的认知,从而达到治愈作用,且长期效果比较稳定。
 
  其次,催眠治疗师的资质和技术对效果影响比较明显,多数催眠治疗由心理治疗师或心理咨询师兼任,只有少数具备国际注册催眠治疗师认证资格,使用的催眠方法也差异巨大。此外,综合医院精神科或精神专科医院进行药物治疗联合催眠治疗占据研究的大多数,但也有部分高校和心理咨询机构的教师或心理咨询师在没有诊断资质的情况下进行催眠治疗和研究,其伦理问题仍有待讨论。
 
  最后,从文献分布和考察指标来看,单独催眠治疗的实证研究结果仍显匮乏。既往文献主要探究催眠联合药物或催眠联合其他心理治疗的效果,很少涉及单独催眠治疗与其他类型的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在各种心理问题和精神科疾病方面的疗效比较。应用于临床时,催眠对神经症患者的效果虽然十分显著,但考察指标却都与症状相关,比如焦虑症患者应用催眠之后多数应用HAMA 和SAS 进行测量,抑郁患者则应用HAMD,SCL-90 进行评定,很少涉及家庭环境、自信、自尊、应对方式等维度,建议未来相关实证研究重视催眠对心理层面各个因素的测量和考察。
 
  (作者/郑诚 李晓驷 |来源/参考网)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催眠治疗可以自己在家里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