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催眠治疗 >

心灵成长:习静与禅修

发布时间:2013-01-30 11:15 类别:催眠治疗

  
  心理导读:习静与禅修的妙处,是可以从容思考问题,不受外界干扰。一些人很会说,一些人善于做,这都是不错的。但是,如果只顾“说”和“做”,一味埋头拉车,无暇抬头看路,可能会走冤枉路,甚至误入歧途。“抬头看路”的功夫,就是修心的过程。    ---www.tspsy.com
  
心灵成长:习静与禅修

心灵成长:习静与禅修
 
  静坐是一门祛病保健、调养身心的修养方法,也是改变气质、培育品德的重要功夫,所以我国古代的儒家和道家,也都叫人静坐,来居敬养气,致虚养生。至于佛教重视修习止观,坐禅入定,由定发慧,更与静坐有密切关系。近代开创的生命科学、人体科学、思维科学、气功科学等等的研究,也无不直接或间接地与静坐有关。所以对静坐的研究和实践,可以为发掘祖国医学,增进人民健康,探索生命奥秘,加深定慧修养,作出贡献。
  
  鉴于静坐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它与佛法的关系,我编写了这本册子,论述了静坐的理论根据和实践方法,以便人们通过实践,达到体力和智力的开发,以利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并进一步学习佛法,深修定慧,赊妄消执,断惑证真,以获得究竟的解脱和自在。
  
  汪曾祺先生有一篇《无事此静坐》的文章,讲到他外祖父窗明几净的客厅南墙上挂着一条横幅,写的是“无事此静坐”。汪先生很欣赏这五个字的意思。他说稍大后,知道这是苏东坡的诗,下面一句是:“一日当两日”。汪先生说,静,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修养。静要经过锻炼,古人叫做习静。“山中习静朝观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习静与禅修,是道家和禅宗的习练手段。通过习和修,能够让我们纷乱的心绪回到一种相对的静态中,清除外在的干扰和障碍,真切、细致、公允、客观地看问题,事情做得对不对,话说得好不好,态度是否和颜悦色,言辞有无失当之处,都可以在静思中回顾,反躬自省,扪心自问,大约可以帮助自己总结和提高。静观,静思,静坐,冷眼观世界,静思自己过。有过则改,善莫大焉。只有在一次次的习练和修行中,人的思想、认识、境界才得以一步步提升。
  
  习静与禅修的妙处,是可以从容思考问题,不受外界干扰。一些人很会说,一些人善于做,这都是不错的。但是,如果只顾“说”和“做”,一味埋头拉车,无暇抬头看路,可能会走冤枉路,甚至误入歧途。“抬头看路”的功夫,就是修心的过程。看路、问心之下,开化的灵感与火花也许在瞬间点燃,照亮前行的路。禅修,不一定都要双眼微闭,安静打坐。不论何时何地,不论做什么,只要用心去感悟、体会,一样能得法要。所谓“砍柴担水,无非妙道”。
  
  唐朝龙潭崇信禅师,跟随天皇道悟禅师出家。数年之中,打柴炊爨,挑水作羹,不曾得到道悟禅师一句半语的法要。一天乃向师傅说:“师傅,弟子自从跟您出家以来,已经多年了。可是一次也不曾得到您的开示,请师父慈悲,传授弟子修道的法要吧!”
  
  道悟禅师听后立刻回答道:“你刚才讲的话,好冤枉为师啊!你想想看,自从你跟随我出家以来,我未尝一日不传授你修道的心要。”
  
  “弟子愚笨,不知您传授给我什么?”崇信讶异地问。
  
  “你端茶给我,我为你喝;你捧饭给我,我为你吃;你向我合掌,我就向你点头. 我何尝一日懈怠,不都在指示心要给你吗!”崇信禅师听了,当下顿然开悟。
  
  禅修就是这样。日常生活的搬柴运水,喝茶吃饭,无不蕴藏无限的禅机。
  
  《佛语禅心》上有一个故事:
  
  晚年的大安禅师终日端坐,不言不语,无所事事。大家在背后称他为懒安禅师。
  
  有一位禅僧说:“终日不言不语,如木石一样,那就是禅吗?”另一位禅僧道:“终日端坐,既不领众梵修,也不指导作务,这就是禅吗?”
  
  大安禅师的懒,已经引起大家的议论。
  
  有一天,大安禅师集合众人,说:“今天,请大家跟我一样,终日端坐,不言不语。只要三天,当可令大家识得自己。”
  
  众人随大安禅师静坐一日,腰酸背痛。第二日,众人请求,宁可作务,不愿静坐。
  
  这时,大安禅师方才告诉众人:“老僧坐一日,胜过千年忙。”
  
  众人无言。
  
  (文/人在天涯 心理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