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心理学堂 >

心理学堂:我们都很需要认同

发布时间:2014-09-29 18:43 类别:心理学堂

  
  心理导读:一般人希望的,毫无保留地热烈同意别人的观点或决定的行为,我很少会表现出来。绝大多数时候,我会安静聆听,然后就问题提出有可能产生的风险、可行性,以及需要承担的麻烦。但对大部分人(无论男女)来说,得到热烈的支持才是友谊的象征。但很可惜,不是我表达友谊的方式。    ---www.psy0898.com
  
心理学堂:我们都很需要认同

心理学堂:我们都很需要认同
 
  我常常感到自己与周围格格不入,不知道别人是否也会有过同样的感受。
  
  并不是被歧视的不合群,周围人也都认同你的能力或者认同你的观点,但你会觉得有距离。又或者说,我能理解他们感到我与他们在保持距离。
  
  一般人希望的,毫无保留地热烈同意别人的观点或决定的行为,我很少会表现出来。绝大多数时候,我会安静聆听,然后就问题提出有可能产生的风险、可行性,以及需要承担的麻烦。但对大部分人(无论男女)来说,得到热烈的支持才是友谊的象征。但很可惜,不是我表达友谊的方式。
  
  后来我学聪明了,当我不同意或不确定的时候,我就会沉默,然后微笑。我无法同意你,但我也无法说谎。我原以为这会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我没有违背自己的选择,而你也不会因此觉得被侵犯或失望。
  
  但其实,人内心的要求是很高的,他们就是要求认同,赞同,要求跟他们一致。保留意见也被认为是反对的一种。他们会感觉到你沉默带来的距离感,但又因你没有反对而对你无计可施。所以他们宁愿远离你,或者指责你这个人太清高。
  
  在我意识到这个问题时,我在思考是不是有办法让我保持自我,同时也不会拉开我跟周围人的距离呢?后来我发现这是无解的。我是无法毫无思考地去迎合他们的希望。这并不是源于迎合有多难,或者迎合是多么羞耻的事,而仅仅因为我的底线是尽可能地不去说谎。
  
  所以人们常说,真挚的人总会得到更多的喜欢。我觉得也不尽然。他们只是喜欢看上去演得很真挚的人。而那些选择说出真相,或者选择保持沉默的人,反而被认为是乖张的。
  
  是不是乖张,我无法去定义。但我个人认为不是的。以大众的标准也许是,可为什么要以大众为标准?大部分科学的符合规则和逻辑的事物,能理解并身心尊重且体行的人,也就占群众总数的约20%左右。能够以开放且宽容的心态去面对每个与自己不一样的人的,也仅占人类的很少数。大多数人的观念里,往往只有黑白、好坏,他们除了道德观念是根深蒂固的,别的什么都没有植根下来。即便他们嘴上说着世上不是非黑即白,可他们本能会这么判断。
  
  被多数人认为是“乖张”的,必须承认这是客观事实,并不是自己的臆测,或是别人的偏见。在大众行为规范的坐标里,我就是乖张的那一类人。
  
  了然这个事实之后,反而变得更加好接受自己。可能因为我对“事实”有天然的偏好和安全感。当意识到自己属于另一个“分类”的时候,心情反而变得平稳下来。就像那些性别认知跟其他人不一样的人,当一天他的生理性别跟心理性别一致时,能获得的那种安全感。
  
  后来我明了,大多数的不安全感,其实是源于对自己的不认同。心理学上似乎应该称之为“自尊”。在我的观察里,我国的大多数人,对自我的认同感是很低的,不管他们是表现得对自己没有自信,还是表现得神情激昂很有自信。前者自然是自尊比较低的,而后者则是需要通过自信的表现以及激昂的态度,以获得他人的认同,乃至崇拜。
  
  说到底,我们都很需要认同,只是表现的形式不一样。
  
  遗憾的是,我们自己却又比较吝于对别人表示认同,似乎对别人表示认同,我们就会失去自己身上早已获得的认同感一样。我们的吝啬,甚至于对待我们自己亦如此。我们自大、自恋、自卑、自贱,说到底都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更重要是自己的,打从心眼里对自身这个存在表示认同。我们希望得到更多的存在感,以抵抗生活的无奈和无助所带来的无力感,证明自己活着是有意义的。
  
  当我明白到自己的内心,或者说一种具有共性的,大多数人都需要的情感时,我也开始进入了思考如何获得存在感的问题。这个问题,推动着我去寻找答案。不是从各种类似麻药一样的心灵鸡汤中获得,而是从自己的内心和行为里,找出扎根于自己的力量。
  
  我与世界格格不入,还好我觉得他会体谅我的与众不同。
  
  (文/小卓  来源/十五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