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恋爱心理 >

恋爱心理:究竟什么是爱情?

发布时间:2014-09-29 18:01 类别:恋爱心理

  
  心理导读:这篇文章写于2013年8月18日,也就是去年的“七夕”之后,也是我第一次很郑重地思考这个问题,原文题为《爱的千字语》。对于这个问题,想来在这20、30岁来的年纪里,是无法有特别深的感悟的,一切只是在经历,尽自己的努力体会而已,而这十多年来对爱的信仰和坚持一直未变。One Love,One Life.    ---www.psy0898.com
  
恋爱心理:究竟什么是爱情?

恋爱心理:究竟什么是爱情?
 
  2013年的“七夕”,一早起来便想给自己写一点关于“爱的情话”,结果拖着拖着,这节日早就过完,连周末都要过完了。其实,这文字事实上与你们心中的“爱情”无关。100个人心中有100个哈姆雷特,同样,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对爱情的定义和理解。
  
  (一)爱情,到底是个神马玩意儿?
  
  记得一年前,有人问我:“你仔细找找看,古代的爱情诗歌词里,是否可寻到‘爱’这个字?”确实,当时的我在大脑里搜索了许久也没有答案,到现在也是。所以,那些经典的诗词歌赋与经典篇章中,文人骚客只说“情”,没有“爱”。“爱情”这个词,应是明末清初后才有,诞生在中国的白话文初始时期。所以,这就是近现代人的专利了。
  
  翻阅现代汉语辞典,你会发现,我们对“爱情”的定义,是男女相爱的感情。而“爱”的最多理解,便是对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感情;也可以有“喜欢”的意思。而“情”这个字,有“爱情”的意思,也有“情欲、性欲”的解释。所以,现在看着反而是古人的理解更确切。
  
  西方的LOVE一词,来源于浪漫的法文。带有爱情之意的“LOVE”一词在朗文是这样解释的:1) V. [Romantic attraction] to have a strong feeling of affection for someone combined with sexual attraction. 2) N. a strong feeling of liking someone a lot combined with sexual attraction.
  
  古人宁愿用众多的指代和比喻,用那些形象与意境美好的事物,来展现和表达两人的感情。与其用空洞洞对爱情描绘的词语,真的不如这些例如鸳鸯、鹊桥、比翼鸟、连理枝、红豆、青鸟、磐石等来得具象,更能彼此了解和确信这样的感觉。一句“只羡鸳鸯不羡仙”,也许有时候真比那些连自己都阐述不清的感情直白,来得更浪漫美好。
  
  徐志摩说:“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这是最初的一抹心动,偶然相爱却又天各一方。张爱玲又说:“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那种生命里的际遇,按照概率论来说,又岂止千万分之一?即使网络时代使用六度空间理论,有这种正正巧巧赶上的“心意相通”,也该是多幸运的事儿了吧?
  
  这是中国文化和意识里的爱情与爱情认知。我们一直在琢磨爱情,从前人的感悟与经验中学习爱的玄妙,也在自己的不断经历成长把握这那些来之不易的爱情。而很多时候,我们又不得不感叹,爱情,就这样匆匆地来,又匆匆地走,就这样不得不“错过”与一声叹息。当我们的微博和微信里有关爱情的心灵鸡汤,开始流行早晚治愈系发帖,让自己的心得到安慰,获取点正能量。而我们扪心自问,自己又何曾真正了解过爱情?
  
  在心理学领域中,对LOVE的全面研究也似乎更深刻一些。作为人际吸引的最高形式,西方心理学者在定义爱情时所使用的变量,都建立在希腊文渴望(eros)和敞开(agape)之上。一个变量eros涉及通过另一个人而获得自我完善;而第二个变量agape涉及为了一个人而自我放弃。“成熟的爱乃是保全个体的个性、整体性的结合。爱是人积极能动的力量,它打破了把他人隔绝的围墙,使人与人和谐相融;爱使人克服孤独感和分离感,然而又让他仍为他自己,依然伫立于其整体性中。故而在爱中萌生出这样的二律背反;相爱双方融合为一,但仍为二体。”所以,在爱情之中,总是伴随着不断的自我完善与自我放弃,两人具有整体,却又仍保留着自我。
  
  (二)爱情,似乎总需要一个发展过程
  
  从两个人的互不相识到相爱,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可以成就爱情的,必然有物质的、经济的因素,也包括社会和心理的因素。那些天天叫嚣着“我要纯粹的爱情”,在我看来从未都不存在过。或者,只是在“装清高”而已。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社会里,来自传统文化和意识、现实功利主义的思维模式,注定我们难以如西方人那样可以为爱不顾一切。
  
  能够成为爱情,从人际交往所投入的成本,以及人性之中趋利避害的本性,这样的相互吸引,将会有一个考量与评估的过程。因此,我从来都不相信那些可以不计较任何金钱、地位、知识、物质的条件,而真的可以“无所顾忌”对方条件而追逐对方的人。而今日社会里的爱情,掺杂的评估条件也相应更多更复杂了,心理更复杂,但归结到底,也只不过是一个收益与盈余超过自己的预期这样的选项,更会促使你追求。
  
  老一辈一直告诫我们要“门当户对”,其言下之意其实是双方需要评估的条件和价值近乎相等或差别不大,也就不会有太多的挑剔和嫌弃对方,或者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这样也就不以至于在婚姻里,埋下了一方嫌弃一方的隐患。只有双方都认为从对方得到的收益大于从其他异性得到的,因此停止与其他异性的交往,双方关系相对固定,才有一对一以及接下去对爱情实现制度化(订婚、结婚)的可能。
  
  心理学家罗伯特·斯腾伯格认为,爱情是个三角形。它的三边分别代表亲密(重视彼此的喜欢、理解与期待)、激情(魅力与性吸引)以及承诺(决策、承诺)三因素。他还根据这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和三边、三角形内,组合成了7种类型的爱情:喜欢、迷恋、空洞的爱情、浪漫的爱情、愚昧的爱情、同伴的爱情、完美的爱情。最近那些新闻里拿刀砍向对方 “我们一块去死”或跳河轻生“今生无缘一起,来生要一起”的,便是这愚昧的爱情方式表现。
  
  而两个人的爱情,也会随着时间改变,可能会慢慢消失,也会突然之间不见。倘若心不在了,又谈何爱情呢?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里汤唯饰演的佳佳最后的选择,也因如此。能够坦然面对自己的内心,在爱情面前的勇敢,总还是觉得这样的女子是理性的。再回去想想她前期那段有着“小三”身份的爱,虽掺杂太多物质金钱的利益因素而让人稍生质疑,但兴许,当初的也是真爱呢?而我们又为何一定要说人家只是为了金钱、无尽的名牌包包而当小三呢?爱情的本身,其实不能受到考量与批判。
  
  爱情,是会随着时间变化的。我从来都不相信天下有100%的爱情,也从不相信那些海枯石烂的誓言。而如果两个人不在一条线上,不用着相同的拍子走路,那总有一天也会成为陌路。如果你的世界和思维变了,而对方却停留在原地,注定会慢慢演变成“最熟悉的陌生人”。情侣的分分合合,婚姻里的种种矛盾和不合,有太多这样的实例。所以,在经营爱情和婚姻里,有太多的技巧与智慧需要学习与经历面对。
  
  (三)婚姻,不过是这种亲密关系的纸书
  
  两个人的爱情,需要经历一个过程。而婚姻,不过是这样一种亲密关系的最终形式。爱情是两个人的相爱,激情、气质、能力和一切能展现的美好。而婚姻,则是两个人的婚姻,日常琐碎,上下班,柴米油盐,带孩子……爱情便开始在这样的日常琐碎中,开始露出丑陋的本质。“婚姻如同一本书,封面是圣经,内容却是账本。”也许,真实的婚姻就是如此。
  
  前阵子有一部电视剧《门第》,有一些台词还是不错。“婚姻,其实普通人的婚姻分为三等,所谓上品,中品,下品,上品的婚姻就是两个人的心中都充满着爱会为对方改变自己。中品的婚姻就是两人心中尚存有爱,因此便会相互迁就和忍耐,下品的婚姻就是两个人已经没有爱了,既不愿改变也不愿忍耐。”幸福的婚姻,个体的差异,应该是可以磨合的。“而磨合的方法,不是一味的忍让、迁就,而是要学会相互欣赏,欣赏对方的品格,然后相互靠拢。”
  
  但这种亲密关系,又显然不如血缘关系牢固。真实的婚姻,走到最后不免成为一种“习惯”。婚姻里的关系,真的是谁也无法控制这样的爱,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淡,最终沦落为某种因法律缔结关系而要在一起的“亲情”。倘若那些爱早已不在,与其互相一起折磨,不如重新开始另觅一段新的感情?因此,我倒是很欣赏近期《冲上云霄2》里Head姐与机师日东分开时的一段极为安静的对话和情节。
  
  勇敢相爱,也可以勇于分开,遵循自己内心的真实的感情,无惧外界的眼光。所以,亲密关系里的分离,也没必要搞得天翻地覆。潇洒与从容的人生,亦是对爱情和婚姻问题的坦然处之。只是,现代社会的诸多道德约束,制度约束,让我们将开启一段婚姻和斩断一段关系,变得机会成本和投入成本太高了一些,也将爱情这个问题人为得搞复杂了。而法律,在保障彼此相应的权利同时,也掺杂了更多的利益因素。
  
  其实,婚姻,不过是一张纸书。真正内在的,还是两人在日常生活里的种种细节,包括生活观、价值观和各种生活习惯,心灵的陪伴。成熟的婚姻,该是两人心中有爱,并可以为对方作一定的改变又能让对方做自己。婚姻才是一日三餐,爱情才是偶尔的花色点心。犹记得林语堂结婚的时候,便将一纸婚书烧掉了。“把婚书烧了吧,因为婚书只是离婚时才用得着。”
  
  (四)性,对爱情与婚姻的检测和维系
  
  当不加V老湿一直微博上大谈男女关系的种种,性,这个一直在中国文化里隐晦的词眼之一,也渐渐为这个时代和新人类所接受。在我们这一代甚至下一代的教育里,却从来未有这样一门课教会我们这些东西。于是,我们才只能通过各种渠道去获取这些东西,而往往,这种非官方的信息获取和教育,却往往给我们的爱情和未来婚姻埋下了一些隐患。而我们,只有在真正直面这个词,也许才会让我们好好正视自己,也正视出现在爱情与婚姻里的种种问题。
  
  而同时,当那些打着成功旗号的爱情智慧、婚姻技巧的书籍大行其道,某些情感公知们的心灵鸡汤开始上演爱的泛滥时,我真不知道这些情感专家是不是真的懂呢?爱情和婚姻都是复杂的,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不是么?有些爱情的微妙关系,也未必真的能写到纸上来!把握这关系里火候和度,远比打字写文复杂与费心多了。何况,那些码子给你的所谓的情感专家,自己的感情和婚姻还未必处理得游刃有余呢?往往,婚恋专家自己还有一堆问题要亟待自己处理。
  
  我们知道,人是有欲求的。如果有时候,某些欲求得不到满足,会让人感到心情不舒服,如鲠在喉,产生不良情绪,也为接下来的一些矛盾和冲突埋下导火索。夫妻间性欲及其满足方式上差异较大,这可能是夫妻冲突的深层次的原因。夫妻性差异,如果调适较好不会引起夫妻冲突。在这方面的冲突,需要求助于专业的性医学专家。因此,两人本身的爱情观和价值观的相一致,才会在一开始恋爱的时候显得如此重要。没有性的爱情,也许可能不是真正的爱情;没有性的婚姻,也很难是幸福的婚姻。
  
  西方有研究者对离婚的危险性进行了预测(Fergusson & others,1984;Tzeng,1992)。符合以下条件的夫妇通常不会离婚:
  
  20岁以后结婚。
  
  都在稳定的双亲家庭长大。
  
  结婚前谈了很长时间的恋爱。
  
  接受过较好且相似的教育。
  
  有稳定的收入。
  
  居住在小城镇或农场里。
  
  结婚前没有同居或怀孕过。
  
  彼此之间有虔诚的承诺。
  
  年龄、信仰和教育水平相似。
  
  虽然这些预测可能不够准确,但是如果你的婚姻符合上述所有的情况,则非常很有可能牵手一生。
  
  最后,祝福大家,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
  
  PS:这文章,写得真心长……求求你们,快骂我吧!
  
  说明:本文个别资料和理论,参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崔丽娟老师版的《社会心理学》。推荐对社会心理学感兴趣的人,可以看看此书。很生活化很实在的一本书,挺有意思的。
  
  (文/章静怡 来源/新浪博客 )
 

相关标签

爱情真谛 恋爱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