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恋爱心理 >

两性心理:如何建立亲密关系

发布时间:2013-11-29 08:32 类别:恋爱心理

  
  心理导读:为什么谈场恋爱这么复杂?有人偷吃、有人说谎、有人总是以沉默相对,我们总是不停的猜,怀疑自己也怀疑这段感情。说穿了,每个人都真的只是好怕好怕受伤。我们害怕,一旦把心交出去了就再要不回来了,不是不爱了只是再也伤不起。     ——www.tspsy.com
  
两性心理:如何建立亲密关系

两性心理:如何建立亲密关系
 
  “我常常觉得他很冷漠,坐在他身边,却不晓得他在想什么。然而他一转过身,却在微博里,在他的微信中,告诉全世界他内心的最深处。”
  
  “那么,在谈话中,他很少提及自己的事情吗?”
  
  “也不是没有,但他常都只是提一些很表面的事情。”
  
  “譬如说?”
  
  “好像工作中的大概环境,搬到这里之后生活上的调适等等。”
  
  “从这些谈话当中,不是个了解他的好途径?”
  
  “没办法啊,平时的回应也只是嗯嗯、哈哈、谢啦这几种而已。总是感觉他很不耐烦,不愿意和我聊天似的。”
  
  “那你打算接下来怎么办呢?”
  
  “不知道。或许就没那么积极地联系了吧。”
  
  “这样哦”说完后,我沉默了,毕竟我不是他,也不是她。仅将手掌轻轻地拍着她的肩膀,努力地想要表现那毋须语言的支持。
  
  前些日子前,好友认识了一位新的朋友。和我谈起他的时候,她那不小的失落感在见到我之后,就霹雳吧啦地全部倾泻出来了。再深入地多一点了解之后,我不禁在想,那堵她跨不过的墙,是否是她自己筑起,并隔在他俩之间。然后,我想起了最近在社会心理学中读到的一篇研究报告。
  
  建立亲密感——风险调节系统
  
  与生命中的人们建立亲密感受,是一件非常美满且让人愉快的事情。属于社群种类的人们,都喜欢被对方需要、被对方在乎、被对方明白、被对方深爱、也爱着对方。然而,当我们越往对方走近,把心交出去的时候,我们就必须冒着一个风险。冒着,对方会让你失望、会让你伤心的风险。越在意的人,总是会容易伤害自己。因为我们都把他放在最靠近心房的地方。
  
  很多时候,我们都不想受到伤害,于是,我们会判断对方是否愿意与你建立亲密关系,在关系中寻找线索,并根据该线索而调整自己的行为。当我们非常确定对方就是要定我们了,我们会毫不犹豫地把手伸了出去,让他牵着。因为我们认为对方是安全的,是不会拒绝你的,不会让你伤心失望的。但,当我们认为对方并没有很在意自己的时候,为了保护自己的自尊,我们建立起了一堵墙,把自己牢牢地关在里头。
  
  这一套对于人际关系的风险调节系统,常常使我们踌躇、犹豫、裹足不前、原地踏步。
  
  在那篇最近念到的心理学术论文当中,就是想要探讨人们在建立与对方的亲密感时,自己眼中对方对于这段关系的满意度,如何影响自己与对方的亲密感。他们让受试者们填写问卷,以了解这几个心理结构在两性关系中如何互相关联,研究结果证实了他们的假设:当我们认为对方满意这段关系 -> 我们会认为对方与自己很亲密 -> 所以我们也感觉与对方很亲密。
  
  有点绕口的研究结果。举个例子来说:小新觉得小易很满意他们之间的恋爱关系,所以她觉得小易肯定与自己非常亲密,亲密得就想没日没夜地贴着小新,要不然小易怎么会满意这段关系呢。非常满意的小易对小新付出的也多,于是小新感觉到小易可以成为自己的避风港,小新心中与小易建立亲密感的动机被激发了,进而小新也发展出和小易亲密的感受。
  
  这样的研究结果非常有趣。这提议了你要不要走近对方的世界,与对方更加亲密,与你认知中对方是否满意这段关系、对方对你的亲密程度有关系。重点来了:这一些仅仅只是存在于你的认知中而已(这一切仅仅只是你这样想的,而已)。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他真的是这样想的吗?他真的觉得不满意吗?他真的与你不亲密吗?
  
  不把心交出去,又如何能找到爱呢?
  
  “那你有没有说说你自己的故事啊?”
  
  “说什么故事?”
  
  “说说你平时生活中的趣事,让他多多了解你啊。”
  
  “你这样问起来,我才发现,我好像都没什么说自己的事情。”
  
  “为什么不说呢?你在怕什么啊?”我难得逮到了机会,糗了她一顿,我可是大拍桌子兼哈哈大笑得前翻后仰。
  
  “喂,笑个屁啊。我已经够可怜了,你还这样糗我。”
  
  “哎哟,开个玩笑嘛。下次和他见面的时候,就试试看说说自己的事情啊。”
  
  “他都没问有关我的事,我主动提及自己的事,不会就很让人讨厌吗?”
  
  “你都没主动说说自己的事情,他可能认为是你不愿意透露自己呢。”
  
  “但是,但是,这样子好吗?平时他连听我说话都觉得不耐烦了。我再啰哩八嗦地,他大概会更觉得我烦吧。”
  
  “Come on,你也顾虑着太多事了吧。或许他会因为知道你更多的事情,而更加对你有好感也说不定喔。”我两手一摊,对着她笑了笑。
  
  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一来一往的关系里,根据对方的反应而做出自己下一步动作的调整是常见的。倘若我们在刚起初的关系当中,就误判对方不在意自己、不满意这段关系,而选择不再往前,不再往对方靠近,失去了幸福的机会,真是让人觉得惋惜。这时候,我们就掉进了,在人际关系中,常见的自我实现预言:觉得他不在意你->选择疏远,以保护自己免受对方拒绝的难堪->他感受到你的疏远,调整在关系中与你的亲密程度,慢慢远离->你预期中他不在意你的预言就实现了。
  
  我常常觉得这个自我实现预言,真是人际关系中最大的杀手啊。
  
  又或许或许,你看见的他,只是你自己的倒影。或许他不是真的冷漠,而是你把自己对他的冷漠,投射在他的身上了。这样的投射过程,是我们在合理化自己的行为,企图合理化自己因为付出的不多,而所带来的罪恶。当认为对方也对自己冷漠,我们就不再因为自己给得不够多,且认为对方也和我们一样时,我们的罪恶感减少了。
  
  说穿了,脆弱的人们啊,只是害怕将心交出去以后,就再也拿不回来了。但是如果不尝试把心交出去,我们又如何能找到,穷尽一生都在追求的爱呢。
  
  (文/pipi皮皮 心理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