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心理学堂 >

自我成长:就业力与素质教育

发布时间:2013-04-13 06:51 类别:心理学堂

  
  心理导读:什么是就业力?亦即走进就业之门的能力、应对就业难的实力、适应市场的竞争力、职业生涯的发展力,是大学毕业生就业时综合素质的体现,是大学生就业的一张特别通行证。你需要哪些就业力?你如何培养就业力?   ——www.tspsy.com
  
自我成长:就业力与素质教育

自我成长:就业力与素质教育
 
  “就业力”这一概念的提出,具有典型的时代色彩,它体现了当今社会求才、大学生成才、高校育才多方面的特点和需要。是现代高等教育理念的重要阐述和概括,突出了素质教育,使学校的教育目标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条件相吻合。就业力将成为社会、高校和大学生个体广泛认可的符合时代特点的、全新的教育观念。
  
  什么是就业力?亦即走进就业之门的能力、应对就业难的实力、适应市场的竞争力、职业生涯的发展力,是大学毕业生就业时综合素质的体现,是大学生就业的一张特别通行证。就业力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上理解,就业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满足社会人才市场需求,实现就业理想,并在今后社会职业活动中实现自身职业发展目标的本领。从广义上理解,就业力不单纯指某一项技能、能力,而是指学生多种能力的集合,这一概念是对大学生各种能力素质的全面概括。就业力最本质的是人的发展力。
  
  就业力的培养要紧贴市场对人才素质的需要,形成具有支撑性、发展性的核心能力。就业力的培养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能力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就业结果,可以说,专业能力与就业力强弱成正比。
  
  专业能力指从事职业和创业活动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运用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解决职业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专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一特定社会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和本领。专业能力是大学生能力培养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能力。专业能力是影响大学生就业力的重要因素。精通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对社会有所贡献所必需的素质。一般来说,毕业生就业后能否很快适应专业工作要求、取得用人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同,首先与其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状况密切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的水平越高,就越能胜任工作和发展工作,越有利于工作中各种关系的处理,更利于形成良好的职业发展循环。专业能力包括以下方面:
  
  (1)合理的知识结构
  
  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的掌握能力历来为人们所重视,也是用人单位选人最重要的依据,只有具有广博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在实际工作中才能驾轻就熟,得心应手,才能运用所学知识去开拓创新。
  
  但大学生知识的学习与学习能力的培养,一定要注重知识的结构。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思想是把知识作为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这是因为一个人所具有的能力与他们掌握的知识、技能是相互联系和制约的。一个人的能力直接决定其职业状态,所以最终是以知识增进职业进程的。
  
  每个人都不可能囊括人类的全部知识。一个人要想使职业发展有良好的基础,必须首先进行自我定位,确立职业目标战略。接下来就是用一定的时间去构建它,但构建不是一步到位,而是逐步完善。以职业目标为核心,构建促进自己职业发展的知识结构。若想追求卓越就必须构建相应的知识结构作支撑,因为结构不同,它的功能也不同。例如,石墨与金刚石,结构不同它们的性能完全不同,使用的功能也大不一样。
  
  在现代知识的领域里,知识与能力概念的外延具有相互包容的特征。有些知识就是能力,有些能力本是知识,知识与能力相互转化水平的高低就代表了创造能力发达的程度。这里的知识是指高质的知识,指知识结构中的“活”的知识,不是一般意义上堆砌和头脑中的东西。
  
  因此,大学生知识学习应是高质量的有意义的学习,而不是将书本搬进头脑,是要结构合理。只有建立了合理的知识结构,才能顺利就业和促进职业发展。
  
  (2)过硬的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包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体现的是一种实际工作能力和岗位能力。智力技能是在大脑内部借助于内部语言,以缩减的方式对事物的印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它以抽象思维为主要特征。能力的操作过程,无论是机械的还是非机械的,是自动化的还是非自动化的,是熟练的还是非熟练的,都是在智力的指导、支配和调节下进行的,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等一般能力。智力技能的形成,对于解决生产中的难题、进行技术更新改造以及从业人员开创性个性品质的养成,具有很大作用。
  
  作为大学生,应当提高动手能力的认识与训练,要通过多种渠道来增强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技能,力求扎实、过硬。用人单位看重的是实用型、技能型的人才,并提出毕业与上岗“零距离”的素质要求。大学生必须针对这种要求,积极参加课程安排的实训实练环节,并勤于课外自我训练,同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活动、认真完成生产实习任务,多听学术、科技专题报告和积极参加课外专业活动,专业兼职的勤工俭学,参加执业资格证考试等,通过这些途径以增强就业应聘时的专业竞争实力。
  
  (3)较高的计算机和外语水平能力
  
  计算机与外语水平的高低也是用人单位选择毕业生的一个重要条件。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用人单位的对外交往也逐年扩大,生产技术、办公自动化程度也逐渐提高,计算机和外语已成为各种人才必备的应用工具。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就业市场的国际化,大学生毕业不仅可以在国内就业,也可以去国外就业,提高适应国外就业的计算机与外语水平能力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大学生应当着力于计算机和外语水平的提高与训练,使自己就业的空间更为广阔,就业的前景更为美好。
  
  2.适应能力
  
  大学生适应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就业的成败,可以说,适应能力是大学生就业力的核心能力。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是生物界与人类社会最普遍的法则。
  
  适应在心理学上一般指个体调整自己的动机和心理状态,使之与环境条件的要求相符合。适应能力是指个体在社会组织系统、群体或经济文化因素中,其生存功能、发展目标和实现相应地变化的能力。
  
  大学生的适应能力是指根据市场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客观情况的变化及时反馈、随机应变地进行自我调节的能力,即学会生存、适应市场、适应社会需要、适应职业环境的能力。现今社会复杂多变,就业形式、就业观念、就业方式、就业结构、就业市场等都在不断变化中,要适应这种情况,确保从“校园人”到“职业人”的顺利过渡,大学生就应当提高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而一个人适应社会的能力是其素质、能力的综合反映,其强弱与他的思想品德、文化知识、活动能力、创造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健康状况密切相关。一般而言,素质能力强,身心健康的大学生走向社会后,能很快适应社会,适应环境,适应工作,即使在困难或较差的环境中,也能努力工作并取得较好的成绩。
  
  大学毕业生无疑有了相当的知识积累,但并不等于有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无论专业技能发展得如何好,若不能适应现实社会,则很难取得事业的成功,乃至很难走进就业之门。因此,大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要应付职场需要和职业发展,着重培养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人际交往的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是适应环境的关键,是求职择业中非常重要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实际上是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它包括人际沟通,人际和谐,两大基本内涵。人际交往或人际关系是工作学习中人与人之间必然要发生的联系和关系,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是人与人之间心灵沟通的一种方式,能够正确地、有效地与同辈、同事、上级、老师、熟悉的人、陌生的人进行沟通,并协调处理好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不仅影响到一个人对环境的适应状况,而且影响到一个人的工作效能、心理健康、生活愉快和事业成败。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主要在校园生活中要处理好与同学、老师、领导、职工的关系,学会与同学、老师、领导、职工进行沟通,要突破班级、宿舍交往的局限,积极主动地参加校园的各类文体活动、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扩展交往空间,积极主动地交往,要克服交往中的“自卑”、“自闭”或“孤芳自赏”的消极心理。要记住,交往能力只能在人际交往中培养,不主动或不善于与人交往,人际交往的能力培养就是一句空话。
  
  (2)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是指应用语言或文字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抒发自己思想的能力,它包括口头表达能力,数字表达能力,图示表达能力等几种形式。特别是口头表达能力,无论是在求职面试,还是对外交往都非常重要。一个人哪怕你学贯东西,满腹经纶,技能超群,你若缺乏表达能力,你做教师,难以把知识传授给学生,难以展示你的才华,让学生欣赏你,接受你。对于大学生,从求职自荐信的撰写,个人材料的准备,自我推荐,回答招聘人员的面试问题等环节,都需要较强的表达能力,特别是求职面试,要在非常短的面试时间里,让用人单位了解你、认识你、欣赏你、最终录用你,口头表达能力是关键。因此,表达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就业能力。
  
  大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全在意识与训练。首先要提高对表达能力重要性认识的意识,其次要重视对其训练,通过课堂、开会积极发言、干部竞选、校园演讲、辩论赛等途径培养当众说话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加强文字表达的协作训练,表达能力就一定会得到提高。
  
  (3)组织管理能力
  
  尽管不是每个大学生将来都会从事管理工作,但每个人在工作中都不同程度地需要组织管理才能,这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作为掌握了一定知识技能的大学生,如果再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便如虎添翼。况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整体性和科学性,使得科学技术人员面对大系统进行研究开发,借助学科的整体优势进行攻关,就要善于组织协调和科学管理。现实中,用人单位在选用毕业生时,往往看重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经历,其用人的实质是看重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这说明,组织管理的能力不仅为就业所必需,也是成才所必需。
  
  大学生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最主要的是积极主动,抓住机遇,争取有实践锻炼的机会,如当学生干部,组织课外活动或社会公益活动等,即使没有机会担任学生干部,只要有一颗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心,善于观察学习,取长短补,组织管理能力同样会得到锻炼和提高。
  
  (4)客观评价自我的能力
  
  客观评价自我的能力是指清醒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定位自我的能力。在就业市场中,有些大学生因缺乏客观评价自我的能力,往往出现自我定位“错位”、“失位”,期望值过高或过低的倾向;或表现出高不成,低不就,这个单位不行,那个单位也不好;或唯唯诺诺,不敢尝试,坐失良机,难以适应就业形势与就业市场的变化。这说明客观评价自我的能力对求职择业同样是十分重要的。
  
  大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要学会自我评价的方法,严格要求自己和反省自己,善于听取不同意见与建议,重要的是把自我的知识与能力拿到实践中去检验,看同学、老师、他人对你的评价怎么样,时时把他人当作自己的一面镜子,看自己在镜子里的形象,能力如何,结合自身的省察,然后清醒认识、客观评价、准确定位。
  
  (5)承受一定挫折的能力
  
  耐挫者胜,逆境成才大有人在。由于人生的成长并不都是坦途,求职择业也不会一帆风顺,大学生在就业途中遭受挫折是正常的。遭受了挫折怎么办?怨天尤人没有用,自暴自弃只会雪上加霜,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定定神,静下心,认真思考,以积极的心态来对待挫折。如果一遇挫折就心烦气躁,头脑不冷静,乱了方寸,不知所措,则难以适应这激烈竞争和变革的时代。需要的是无论何时何地,在何事上碰到挫折,均不消沉,更不放弃,永远保持一颗上进心和好心情,这对求职择业成功十分重要。
  
  大学生耐挫能力的培养关键是学会正确对待挫折,保持正确的心态,敢于面对失败,勇于承担风险,善于从中吸取教训,不断激发自己百折不挠的意志,改进方法,提高能力。要认识到,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待挫折后的态度。挫折可以丰富人生的阅历,增长人生经验,其实也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挫折很多时候都是自己与自己过不去,画地为牢,自缚手脚,突破内心的樊笼,挫折后又是一片艳阳天。因此,遭受挫折后要振作,千万别趴下,否则,将是永远的失败。
  
  3.竞争能力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时时、事事、处处都充满着竞争,是竞争推动社会的发展,是竞争促进人的能力提升,竞争不可回避、不可逆转,不进则退,不进则亡。大学生面对充满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如何打破就业难的坚冰,如何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获得自己的一席之地,要靠就业的竞争力。因此,大学生不仅要敢于竞争,善于竞争,还应当培养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并在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1)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指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能力。思维能力是就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说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如何进行“思”,如何进行“想”,就是一种思维能力;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在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中,如何看、如何想、如何行,只有思路正确,才会出路光明,这都取决于思维的能力。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要学会思维的方式与方法,善于运用大脑思考各种社会问题,善于运用哲学思维应对各种社会现象,善于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无论何时何地何事,都保持自己独立思维的空间,不人云亦云,不跟着感觉走,懂得去伪存真,去粗取精,透过现象看本质,一分为二地看事物。
  
  (2)营销能力
  
  营销能力是指一个人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推销自我,获得他人信任和社会认可的能力。营销是卖的艺术,是满足他人的策略,是提高性价比的智慧。这种能力在大学生求职择业中十分重要,可以说,大学生求职的过程就是营销自己的过程,营销能力与求职成功率成正比。“我围绕求职应当做些什么?”“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需要什么样的职业?”“什么样的职业适合我?”“我能得到什么样的职业?”这些是构成大学生就业营销的基本要素,只有真正弄懂了这些问题,自我推销才会成功。
  
  (3)发展能力
  
  发展能力是指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发展潜力以及自我激励、自我进取、自我完善、追求卓越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就业竞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用人单位考察的一个重要指标,既要看你学得怎么样,发展得怎么样,还要看你的进取精神,团队合作的意识,责任感的高低,生活的态度,这些展现出来的都属个人的发展能力。大学生个人发展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要注意人格素养的塑造,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追求人生卓越信念的树立;培养良好的全局意识,有与人为善的宽广襟怀和善于协作的团队精神;培养踏实、坚韧的工作作风,以及能够承受失败和挫折的能力。
  
  (4)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在各种智力因素和多种能力的基础上,利用书籍的信息,创造新颖独特具有社会价值的新理论、新思维、新设想、新工艺、新产品的能力。这是一种综合性的、高层次的思维和行动能力,是能力和素质中最关键、最重要的因素。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用人单位十分需要和欣赏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在求职择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积极作用。
  
  (5)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是指一个人在职业生涯中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能力。这里的创业,既指创办“自己的企业”,也指开创事业。大学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社会活动,对创业者自身的智慧能力、气魄胆略、市场竞争力都是一种全方位的考验,它与大学生个人的意志品质、商业意识以及性格、气质、爱好和特长等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不是所有毕业生都适合创业活动。
  
  4.情感智商
  
  1995年10月,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丹尼尔·戈尔曼出版了《情感智商》(Emotionai Quotient)一书,并与智商(IQ)相对应,称为“情商”(EQ),一时间,“情商”这一概念在全世界得到广泛宣传。戈尔曼在书中明确指出,情商不同于智商,它不是天生注定的,它是由以下5个方面可学习的能力和25项胜任特征所组成。
  
  (1)自我觉察的能力
  
  ①情绪察觉:了解自己的情绪及可能产生的结果。②准确的自我评估:知晓自己的长处和弱点。③自信心:肯定自己的能力、价值和目标的勇气。
  
  (2)自我调控的能力
  
  ①自制力:控制破坏性情绪及冲动的能力。②诚信:能保持诚实正派,值得信赖。③职业道德: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任。④适应力:灵活应变的能力。⑤创新精神:乐于接受新观点、新方法和新信息的挑战。
  
  (3)激励自己的能力
  
  激励自己是能够整顿情绪,朝着一定目标努力,增强注意力和创造力的能力。
  
  ①成就内驱力:努力提高或达到优异水平,把工作做得完美或胜人一筹。②责任感:与群体或企业单位的目标保持一致,把公司或群体的计划铭记心中。③主动性:随时准备抓住机会。④乐观:即使经受打击挫折,仍能始终如一地追求目标。
  
  (4)了解别人情绪的能力
  
  了解别人情绪即察觉他人的感情与需求及关心他人事情的能力。
  
  ①善解人意:能觉察他人情感,理解他人的观点,对他人关心的事情持友善和积极态度。②服务定位:能预测、觉察和满足顾客的需要。③助人发展:能觉察他人的发展需要,并培养发展他人的能力。④善用多元资源:能通过不同的人孕育机遇。⑤政治敏锐力:能觉察群体的情绪倾向和力量关系,了解社会潮流和政治趋势。
  
  (5)融洽人际关系的能力
  
  融洽人际关系的能力即有社交技巧,善于使他人产生自己期待的反应,能够理解并适应别人的情绪。
  
  ①感召力:能卓有成效地影响和说服他人,有效地争取支持。②交流:能明白无误地表达信息,能敞开胸怀,听取意见。③领导能力:能鼓舞个人或群体士气,引导人们不断前进。④促进变革:启动和控制变革。⑤控制冲突:能沟通和解决分歧。⑥建立并保持关系: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⑦合作与配合:能与他人齐心协力,实现共同目标。⑧团队协调能力:能产生群体合作效应,追求集体目标。
  
  (文/鲍金勇 心灵花园)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