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2012不是地震海啸,而是冰川病毒

发布时间:2012-11-30 10:51 类别:新闻中心

  
  心理导读:冰不是疾病的唯一存储库。很多疾病是由昆虫携带的,由于气候变暖,一些疾病在扩大其范围。受影响的不止是人类。气候变化会给一些有机体带来压力,比如说珊瑚,更容易使它们感染新病毒。    ---www.tspsy.com
  
 
2012不是地震海啸,而是冰川病毒

2012不是地震海啸,而是冰川病毒
 
  一、冰川古老病毒释放将成恐怖灾难
  
  近年来联合国以及各国的专家都在不断发出警告,全球变暖正促使极地冰川以及其他地区比如我国的西部地区的冰川融化,以现有趋势,几十年内,可能地球上的冰川就会完全消失。而这一切给人类带来的不仅仅是电影《后天》中所描述的那样是一场气候灾难。在这背后,沉睡在冰川之中的古老微生物可能会随着冰川的融化被释放出来,从而给对此毫无抵抗能力的人类带来一场更为恐怖的灾难。
  
  近日,美国科学家发现了部分冰川中隐藏着的可能有导致疾病蔓延的病毒毒株。冰川正在消融,沉睡的病毒是否将随着融化大冰川返回世界?人类是否即将面临气候和疾病的双重灾难?本报记者连线采访了中美两国专家,请他们解答了这些疑问。
  
  二、科学家已经从格陵兰冰层中的杆状细菌中分离出细菌,其年龄大约在500岁到5500岁之间
  
  人们常常喜欢用“潘多拉的盒子”来形容暗藏灾难、祸害、威胁的地方。一旦打开盒子,这一切不幸就会释放到人类的世界,造成难以磨灭的灾难。一夜之间,世界上冰川、冻土层因为隐藏着远古的细菌和病毒成为了人类生存新的威胁。
  
  美国俄亥俄州博林格林州立大学斯科特-罗杰斯教授是极地冰芯微生物考察、科研计划的发起人和组织者,他的实验室一直在对冰芯微生物进行研究。由于冰芯保持着最原始的状态,记录了大量的气候环境信息,因此是研究气候变化和冰芯微生物最好的介质。罗杰斯教授向记者描述他们的研究过程,为了避免污染,研究人员在运输过程中把南极冰块浸没在乙醇和干冰中,然后用消毒过的水将最外层的几厘米冰层融化掉,再向融化的冰块中加入营养物质,在实验室中培育,结果得到了古老的细菌。
  
  在这样的研究中,他和他的同事们排列出了冰层中有500年到14万年历史的番茄叶病毒的核糖核酸序列和不到一岁的A型流感病毒的核糖核酸序列。在邮件采访中,罗杰斯教授告诉记者:“至今,我们能够证明的在冰川活着的病毒是一种寄居在细菌体内的噬菌体。我们已经从格陵兰冰层中的杆状细菌中分离出这种噬菌体,这些细菌的年龄大约在500岁到5500岁之间,而这些细菌则是病毒的保护者。”
  
  三、人类健康的自我防御机制,不会预见到已经消失了几千年的病毒会重新出现,因此抵抗能力很脆弱
  
  这类微生物之前在适合其生存中的冰中蛰伏。一旦冰川融化,随着冰川融水,这些微生物就可能趁机寄居在宿主身上,宿主有可能是人类、动物、水生物等等。有些病毒可以通过空气找到宿主,一滴从融化的冰水中蒸发的带有病毒的浮质又可能在另外的地区形成新的降水。如果一些病毒能在干旱的环境中生存,它们就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很长的距离了。
  
  罗杰斯教授表示,目前他在对北极圈附近冰湖内的A型流感病毒进行研究就发现,这些湖泊上常年有候鸟来往(例如鸭类和鹅类),而候鸟身上携带的病毒和湖水中的病毒结合后发生了变异。在候鸟迁徙的时候,它们会将新的病毒传播到它们所去的地方,从而造成疾病的流行。
  
  研究者发现,在即将融化的古老冰层中所隐藏的病毒种类相当繁杂,如各种怪异的流感病毒、骨髓灰质病毒、天花病毒等,另外还有许多至今尚未探明的病毒种类。而人类健康的自我防御机制,不会预见到那些在人类社会中已经消失了几千年的病毒会重新出现,因此针对这些病毒的抵抗能力很脆弱。例如一种能够引起痢疾状腹泻的病毒,这种病毒每隔几十年便在沿海地带出现一次,而它的栖身场所就是南极和北极的冰川。当病毒找到宿主后,一个宿主传给另一个宿主,疾病就有可能因此暴发或者大流行。
  
  罗杰斯教授告诉记者,一些病原体从融化的冰川中释放出来导致人类患病的可能性是有的,至少有引起地区疫病暴发的潜在威胁,但是没有人知道这在过去是否发生过,在将来会不会发生。他说:“我的感觉是,这样大规模的疾病流行在过去应该发生过很多次,或许是地球上曾经存在的一些物种大灭绝的原因,而这样的疾病流行在将来也依然会发生很多次。”
  
  四、冰层有效地减弱了所有或大部分威胁适冷微生物生存因素的作用
  
  人们一定会对此疑惑不已,这些细菌和病毒为什么会在如此严酷的环境下依然能够生存下来呢?“在这种天寒地冻的环境中,对于其他的生物绝对不是适合生存的地方,然而对于微生物来说,却是它们能够存活百万年的好地方。”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副研究员刘永勤博士告诉本报记者,在冰层中的微生物,大部分细菌、古菌都是处于休眠的状态或者处于活着但是新陈代谢非常低的状态。在细菌这个庞大的群体中,有些是适冷的,有些是适热的,而对于适冷的细菌来说冰川正好符合它们的生存条件。
  
  对此罗杰斯教授也给了记者一个更加详细的解释:引起微生物分子、生物组织降解的主要原因是热、水,还有一些化学成分比如酶和氧化剂,以及紫外线照射。而冰层有效地减弱了所有或大部分这些因素的作用。
  
  寒冷减小了热量对它们的毁灭;而冰层里水是以晶体的形式存在,几乎没有流动的水存在,这就减小了化学物质对生物分子的腐蚀;光,包括紫外线都可以穿过冰层,但是当冰层达到几米厚时,光的能量就已经被减小很多了,在几米厚的冰层下就几乎没有光了,因此微生物被埋藏在深深的完全黑暗的冰层中。
  
  五、融化的冰可以释放旧时的病毒
  
  1999年,俄罗斯科学家从西伯利亚冻土中挖出一只死亡很久的冰冻长毛象。潜伏在冻土中的其它东西也许还很活跃,且更加危险。科学家警告说全球变暖可能将古细菌、病毒和真菌从冰冻的湖泊、冰川和冻土中释放出来。如果发生这种情况,人类会遭遇千年不遇的病毒和疾病。
  
  蒙大拿州立大学教授约翰 · 普里什库今年早些时候对《科学美国人》和《每日气候》讲,冰是贮存微生物的极好仓库。“你在冰的表面放些东西,100万年以后它又会回来。”
  
  多年来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一直在研究北极和南极的冰。2009年一项针对南极洲的冷冻淡水湖的研究揭示了近一万种病毒的DNA,其中很多是以前科学未查明的。
  
  即使没有全球变暖,冷冻的病毒几个世纪以来也有可能以它们的方式进入到环境中。科学家推断定期融化的北极湖泊释放了先前冻结了的流感病毒,而这些病毒感染了迁移的鸟类并通过它们将病毒传给人类。一名生物战研究人员2009年告诉《连线》杂志,一种病毒在上世纪30年代和60年已经再次出现过,最近出现的时期是在2006年当西伯利亚湖融化之时。以色列巴伊兰大学的Dany Shoham说,“这种现象可能会定期出现,远远超出我们的所见。”
  
  很多病毒冻结后不会保持存活,不过有些病毒适应性会更强。例如,流感病毒具有在冰里生存的属性,一旦它被释放出来就有能力在动物和人类之间进行传播。Shoham在2005年对《独立报》如是说。
  
  冰不是疾病的唯一存储库。很多疾病是由昆虫携带的,由于气候变暖,一些疾病在扩大其范围。受影响的不止是人类。气候变化会给一些有机体带来压力,比如说珊瑚,更容易使它们感染新病毒。“这真是双重重击,不仅仅是寄主会变得更有压力和易受影响,而且病原体也会发展更快。”美国康奈尔大学的Drew Harvell今年早些时候告诉《生命科学》,“为什么一个温暖的世界可以是个病态的世界,关键就在这里。”
  
  (文/心灵花园 心理氧吧 www.psy089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