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影籍 >

《明白要趁早之三观易碎》:书评及推荐

发布时间:2013-09-09 12:19 类别:心理影籍

  
  心理导读:《明白要趁早之三观易碎》是“美女CEO王潇”继畅销书《女人明白要趁早》出版以来的第二本书,也是《女人明白要趁早》的拓展版,升华版。里面的每一个小故事都是一段血淋淋的教训,但伤口一旦愈合,那些伤疤所在的地方从此将坚不可摧。博文里那些触目惊心的语录,在书里都得到了掰开揉碎的解构:真正的好,经得住比较与考验。   ——www.tspsy.com
  
《明白要趁早之三观易碎》:书评及推荐
 
  书名:《明白要趁早之三观易碎》
  
  作者:王潇
  
  定价:32.00元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4月
  
  一、内容简介:
  
  本书以故事为主,不拘一格,易读、有趣、清楚。
  
  本书旨在以轻松、口语化的风格提出这个崭新的理论,亲切而实际的将“女性人生风险管理理论”引入到实际问题的各个方面中来。整本书的主要内容将以第一人称的亲身故事讲出,但实则是引导读者逐渐掌握一种思考方法,从而从根本上高于“知心大姐”读者问答的皮毛形式。这本书将成为女性用左脑思考的有力工具!
  
  继续延续第一本书的第一人称故事,使内容可读性强,给读者以代入感。每一个故事实则都是“女性人生风险管理理论”的案例,以理论的内在逻辑关系组织故事。较之第一本书,更加深化与提取论述部分,通过标注重点方法论与箴言部分,降低读者获得启迪的难度。
  
  二、心理学看点:正能量,积极,励志
  
  三、推荐理由:
  
  《明白要趁早之三观易碎》是“美女CEO王潇”继畅销书《女人明白要趁早》出版以来的第二本书,也是《女人明白要趁早》的拓展版,升华版。里面的每一个小故事都是一段血淋淋的教训,但伤口一旦愈合,那些伤疤所在的地方从此将坚不可摧。博文里那些触目惊心的语录,在书里都得到了掰开揉碎的解构:真正的好,经得住比较与考验。就像饱经沧桑的老Man和涉世未深的小伙子同时爱上我的话,我会认为前者的比较可信隽永,因为我是在足够的数据库里比较后胜出。
  
  王潇和她的闺蜜团“灭绝组”,拿自己被打掉的牙嘬着血和大家分享人生的种种经验。生动活泼地实例讲述美貌如花年轻的她是如何在职场和情场的洪流中挣扎,该怎样聪明地防暗箭,防不过便任它射个窟窿赶紧拔下来接着工作生活然后享受伤疤给你带来的坚不可摧——乐观、勤奋、励志、正面——这些都是积德的好姑娘。
  
  好读实用的书,裹挟着血汗笑泪,轻松愉快的三观指南,只有粉碎假大空三观,重塑正确三观,才有机会快把好心态好日子迎头赶上。
  
  对于一个对自己对生活有要求和期待的女人来说,明白要趁早。
  
  四、精彩书评:
  
  熟女话你知
  
  说句真心的,初时我对这本书真的没抱多少期待,这么张扬的书名,对于我这种保守而又闷骚的人来说,似乎太显摆太高调了,颇有标题党之嫌。若是读了内容后感觉与书名相距太远,那更是大大的反感——而这类的书我也确实读过不少。
  
  幸好,“潇洒姐”王潇的文字并没有堕入此道。三观虽说与我们的人生息息相关,也算不得艰涩的话题,但毕竟不轻松不娱乐,若不特意提及,只怕三观将永远扮演默默无闻的幕后角色。而谈论三观这类哲学问题,貌似并不容易受欢迎。还好王潇用她恰到好处的成熟笔调把这个话题玩得很转,读起来毫不费力。
  
  当一个有主见有担当的女人涉世颇深后,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经历提升了思想的高度,而思想的成熟则带动气质的提升,自然而然由内向外散发出一种成熟女人的韵致和光华,王潇正是这样的女人。从她的文字可以看出她是一个雷厉风行的,行事有目标有计划高效率的,对人对事有清晰的目光和定位的现代女性。她的想法其实算不上太犀利,但自有一种历世女子的智慧闪光。
  
  像我这种眼界窄小、经历平淡的人,很需要通过读书来稍微拓宽一下生活的边界,又正好处于不上不下的尴尬年龄,有些书过于深涩,有些书过于卖弄,要读到刚刚好的也不是那么容易的。王潇稍长我几岁,历练丰富,下笔坦诚不矫情,剖析自己时很认真很全面,道理也讲得挺通透的,倒是满适合我的口味的。(书评来源:豆瓣网)
  
  五、精彩书摘:
  
  02  存在感缺失症
  
  存在感缺失症是一种近年来很普遍的流行性神经症,是由圈层化生活和社交网络,如BBS、QQ、微博、微信导致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独处障碍或无网络幽闭恐惧,呈现行为或意识状态的改变。
  
  此症典型临床表现可以分两大类型。其一,无法自控地追求出席率——比如成为PartyAnimal(派对狂人),热衷现身各种聚会,被看到、被寒暄、被拍照、被品评。其二,无法自控地追求线上关注——比如在论坛维护知名ID,努力刷微博,关注评论数量,关注粉丝总量和瞬间涨跌。微博推广后,简直就成为刷存在感的现世神器——让每一个个体认为自己确实存在于这个社会,正与无数人和事发生联系。如果正常存在感可以表达为“我×故我在”,那么存在感缺失症患者则可以表达为“被人知道我×,故我在”。
  
  患者为了有效地实现以上两种存在,会导致一种类似上瘾症的行为——严谨地以效率手册作为工具,把时间分段,然后以他人填满之,注意,是他人。由于患者的内在动机的区别,这种“他人填满现象”一般来自两种出发点:第一种,只有我对他人来说好看、强大,他人才会爱我,我才有价值;第二种,只有我对他人来说有用、被需要,他人才会爱我,我才有价值。温饱之后,一切人类需求归根结底都是情感上的需求。
  
  此外,存在感缺失症会派生出一种可怕的存在感式沟通。这种沟通的特殊之处就在于手段就是目的,用不停波动的情感悄然替换了空虚、寂寞与思索,这个过程总是欺骗性地叫人感到充实。比如患者常常会在同一时间找局、求偶遇,如果幸运则最终聚在一起玩耍、吃饭和闲聊,甚至不辞劳苦转战场地,话题随风飘荡,不明所以。这样的局在场时充满简单的开心,离场时往往微醺,醒来后怅然若失,只记得曾挥手和那些模糊的面孔道别,转身又一次消失在空气当中。当空虚的个体在某时某地终于找到一个群体一起做同样的事,个体将倾向于确认自己所做之事是有意义的,自己便被赋予了存在感,甚至使命感。(理论依据详见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
  
  对存在感的寻求是人类一直无法舍弃的哲学命题。表现在群体时,诉诸一遍遍地假想人类是某种造物的子民,或者通过祭祀和占卜,确认和某种造物的联系,总之就是不能接受人类群体只是孤零零地在天地间,同于万物刍狗;表现在人类个体时,存在感代表着个体对自身存在的寻求认同和肯定的精神行为。最大的体现是参与某件事,加入某个团体,认同某种概念,或观点被某些人认同,确认自己被重视、被关注、被表扬。凡人都希望在历史长河中出点儿声音,伟人都希望不朽。
  
  《大学》里教诲说“慎独”,才能够修身养性。但现状是“独”的时间和诉求已所剩无几,更谈不上“慎”——那些检查、关照、反省的方法和态度。想要“慎独”,需要重新展开效率手册,重新核定时间分配,不再把与自己相处的时间慷慨地分享给飘荡的他人和群体。如果总是受他人、他物影响,生命只好一次次被干扰,不可能产生主见与定见,更不可能有时间去检查那见解的质量。
  
  丰富从来都不是一味的填满。虚妄的存在感都呈现出一种瞬时的、表层的快乐。如果只能一味地围观他人的观点,如果脱下华丽的壳只剩下不能自成系统的内里,才是真的没有存在过。
  
  六、书籍目录:
  
  前言 从MBA案例体到PPT
  
  活到淋漓
  
  自己发光
  
  时间看得见
  
  赢得大多数
  
  (文/心灵咖啡  心灵花园)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