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经典案例 >

自我成长:到底谁拥有你?

发布时间:2013-03-30 20:13 类别:经典案例

  
  心理导读:请思考一个问题:谁拥有你?这个问题会让你措手不及,会迫使你停下来认真思考一番。   ——www.tspsy.com
  
自我成长:到底谁拥有你?

自我成长:到底谁拥有你?

  几年前,笔者在参加佐治亚州塔克(Tucker)小镇的街道庆祝活动时碰见了当地自由意志论者协会资助的货摊。我只记得那天参观这个货摊的每个人都需要回答一个问题“谁拥有你?”,这令我印象深刻。
  
  像任何善于招徕顾客的商贩一样,提出这问题的年轻自由意志论者从亲身经历中知道这是非常有效的开场白。这个问题会让你措手不及,会迫使你停下来认真思考一番。正如我很快发现的,正确的答案是我们拥有我们自己。我们可以跳下悬崖,我们可以移居到尼泊尔,我们可以站在街道拐角处乞讨。一切由我们决定,因为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告诉年轻的自由意志论者,作为人,我并不是包括我本人在内的任何人都可以拥有的东西。桌子和椅子可以拥有,雪佛兰(Chevrolets)和宝马车可以拥有,但人不能拥有。
  
  1、请思考一个问题:谁拥有你?
  
  我只记得那天光顾这个摊位的每个人都需要回答一个问题“谁拥有你?”,这令我印象深刻。
  
  或许我的反对过于隐蔽,因为我注意到我的保留意见没有让那天前来自由意志货摊的人感到困惑。对多数人来说,“谁拥有你?”的问题似乎有强大的威力。他们的回答往往坚定有力,毫不迟疑,“谁也不拥有我”。也就是说,有人可能拥有其他人,但肯定不能拥有我。
  
  回顾起来,他们的回答比我的回答更深刻。我的答案来自大脑,而他们的答案来自心里。他们知道自己无法容忍别人拥有自己的想法,别人告诉自己应该做什么,如何思考,不能容忍别人对自己指手画脚。他们都觉得有能力管理自己的生活,内心非常厌恶其他人的任何企图,也讨厌政府来替他们管理自己的生活。他们坚持要做自己命运的主宰,每当其他人试图干预他们的生活时,他们就义愤填膺。他们不愿意控制别人的生活,但当别人试图控制他们的生活时,就拼死抵抗。
  
  2、内控者和外控者
  
  1966年,美国心理学家朱利安·罗特发表了一篇论文,介绍了控制点的概念。在罗特看来,人类能够被分为两个基本类别:那些相信控制点在自己身上的人和那些认为自己受到身外力量如运气、命运、或者无法抗拒的他人所控制的人。第一个群体被称为内控者(internals),相信他们是自己命运的主宰。他们往往能取得更大的成就,对改善自我命运的能力感到乐观,能抛弃一些糟糕的习惯。他们相信意志力量和积极思考。他们决心控制自己的生活,无论好坏。第二群体的成员被称为外控者(externals)。他们把自己看作环境的受害者和命运的玩物。如果他们喝醉了上床抽烟,引起火灾烧了房子,他们会解释这场灾难是不幸命运的又一例子,而不是错误的判断,更不是坏习惯造成的。另一方面,如果喝醉了的司机撞了内控者,内控者会责怪自己本来应该更多警惕车轮,应该在看到醉汉开车过来时赶紧躲开他才是。
  
  朱利安·罗特发现某些群体中往往集中了大量内控者,而另外一些群体中往往表现出外控者的社会心理特征。比如,犹太人往往是内控者。罗特本人出生于犹太移民家庭,是经典的成功者,相信通过艰苦努力和学习能够改善自己的命运,爬到社会上层。他是典型的自我奋斗者,但罗特的成功故事当然在美国的犹太人移民中并不罕见,实际上在美国其他移民中也一样。毕竟,移民表现出一种控制自己命运的信念,通过离开自己的母国寻找新家来实现更多控制自己生活的理想。另一方面,实验显示日本人比美国人更可能是外控者。这些文化差异显示控制点或许能作为文化传统的一部分有意无意地传承下去。
  
  为了鼓励社会拥有更多内控者---即天生的自由意志论者,社会需要强调独立价值和道德机构的文化传统。它必须教导年轻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从来不要把自己看作环境的受害者。研究众多人类文化的人类学家已经遭遇到很原始的社会,如苏丹努尔部落(the Nuer)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攻击性。他们在很小时就被教导决不能被他人欺负,如果有人试图控制他们就激烈回击。但无论在哪里发现,位于独立传统核心的都是一套命令:依靠自己。不要听别人的话,要自己思考,决不当别人的跟屁虫。不屈服于任何人,坚决维护你的权利。不怕霸道者的威胁。不要听任自己成为嗜好的奴隶,伪装极端重要的自我控制。尽一切可能确保社区其他人坚持和珍视同样的独立传统。
  
  对独立传统同样重要的是担心权力落入错误人之手的看似偏执狂的恐惧。19世纪伟大的自由赞美者阿克顿勋爵(Lord Acton)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原则:“权力产生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产生腐败。”这种对权力的偏执狂的恐惧是我们理解天生的自由意志论者在盛气凌人的精英威胁到自己珍爱的独立传统时本能地抗拒的关键。他们反抗是因为本能地认识到不反抗的高昂代价。
  
  3、训练出来的无助
  

  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的说法,不反抗的代价是他说的的病态“训练出来的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塞利格曼提出这个概念是在进行了让众多实验室动物如狗接触引起疼痛的刺激物的一系列实验后。有些狗通过摁住按键逃避疼痛,还有些狗在摁住按键时不能得到任何止疼的效果。有机会控制疼痛刺激物的狗并没有受到长期的不良影响。但不能控制疼痛刺激物的狗简单地放弃了控制疼痛的尝试,后来患上了临床忧郁症。更糟糕的是,在其他测试中,那些在一个环境下了解到自己无助的狗在另一环境下还是表现出无助行为,虽然在第二个环境下本来只需要跳越很矮的障碍就可以到安全地带,避免疼痛刺激。因为相信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无法改变自己的悲惨处境,它们学会了消极忍耐。
  
  但塞利格曼的结论可以用另外的方式表达:这些狗已经被训练出来感到无助。独立传统训练我们与逆境斗争,相信最终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但众多的传统灌输给我们的是相反的教训。这些传统毫无例外地教导我们这样的信息:你必须屈服于不可避免的命运安排。你是命运的受害者,任何抵抗都是徒劳,而且常常起相反作用。与当权者作对是没有好果子吃的,因为他们总要利用权力把你碾碎在车轮下。乖乖地接受悲惨的命运吧。承认自己的无助吧,这是最聪明的选择。
  
  这么多人被如此轻易地贬低为奴隶的根源在于天生的自由意志论者保持自己独立性的狂热愿望。因为他们拥有罗特的内控者的态度,他们担心那些愿意把控制自己命运的权力交给他人的外控者。一个主要由外控者组成的社会太容易放弃自己决定自己事务的权利了,因此使得渴望权力者随意支配和欺负他们。在这样的情况下,内控者会不可避免地陷入一场注定失败的斗争,虽然他们或许仍然拒绝屈服和死亡。这解释了为什么内控者总是处于警惕状态的原因,也解释了为什么他们厌恶试图说服人们是命运的无助受害者的意识形态。这也解释了他们为什么反对任何抓住控制权的努力,无论是控制自己的生活还是其他人的生活。它解释了为什么他们坚持要确保独立精神代代相传,心中永远闪耀着独立性的光辉,教育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为不良行为接受应得的惩罚。最后,它解释了他们为什么坚持那些培养他们例外态度的宗教和文化传统。令人惊叹的犹太人的生存和成功,希伯来宗教的成功肯定与其祖先在一代又一代人中灌输下面思想的事实有关:你们要永远保持内控者的态度。从来不要让别人管理你自己的事务,当有人试图干涉时,就要起来反抗。
  
  (文/心灵花园 )


相关标签